史通通釋,古代,劉知幾,最新章節列表,全文免費閲讀

時間:2017-12-20 16:15 /架空歷史 / 編輯:月瑤
小説主人公是其文,書之,陳壽的小説叫《史通通釋》,是作者劉知幾傾心創作的一本歷史、古典、戰爭類小説,書中主要講述了:夫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;觀乎國風,以察興亡。是知文之為用,遠矣大矣。若乃宣、僖善政,其美載於周詩;懷、襄不捣

史通通釋

作品篇幅:短篇

連載情況: 連載中

小説頻道:男頻

《史通通釋》在線閲讀

《史通通釋》第17部分

夫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;觀乎國風,以察興亡。是知文之為用,遠矣大矣。若乃宣、僖善政,其美載於周詩;懷、襄不,其惡存乎楚賦。讀者不以吉甫、奚斯為諂,屈平、宋玉為謗者,何也?蓋不虛美,不隱惡故也。是則文之將史,其流一焉,固可以方駕南、董,俱稱良直者矣。

爰洎中葉,文,樹理者多以詭妄為本,飾辭者務以麗為宗。譬如女工之有綺谷,音樂之有鄭、衞。蓋語曰:"不作無益害有益。至如史氏所書,固當以正為主。是以虞帝思理,夏失御,《尚書》載其元首、荒之歌;鄭莊至孝,晉獻不明,《秋》錄其大隧、狐裘之什。其理讜而切,其文簡而要,足以生懲惡勸善,觀風察俗者矣。若馬卿之《子虛》、《上林》、揚雄之《甘泉》、《羽獵》,班固《兩都》,馬融《廣成》,喻過其,詞沒其義,繁華而失實,流宕而忘返,無裨勸獎,有昌监詐,而钳喉《史》、《漢》皆書諸列傳,不其謬乎!

且漢代詞賦,雖雲虛矯,自餘它文,大抵猶實。至於魏、晉已下,則訛謬雷同。榷而論之,其失有五:一曰虛設,二曰厚顏,三曰假手,四曰自戾,五曰一概。

何者?昔大為公,以能而授,故堯諮爾舜,舜以命禹。自曹、馬已降,其取之也則不然。若乃上出禪書,下陳讓表,其間勸殷勤,敦諭重沓,跡實同於莽、草、卓,言乃類於虞、夏。且始自納陛,迄於登壇。彤弓盧矢,新君膺九命之錫;馬侯,舊主蒙三恪之禮。徒有其文,竟無其事。此所謂虛設也。

古者兩軍為敵,二國爭雄,自相稱述,言無所隱。何者?國之得喪,如月之蝕焉,非由飾辭矯説所能掩蔽也。逮於近古則不然。曹公嘆蜀主之英略,曰"劉備吾儔";周帝美齊宣之強盛,雲"高歡不"。或移都以避其鋒,所斷冰以防其流。及其申誥誓,降移檄,稱其智昏菽麥,識昧玄黃,列宅建都若鷦之巢葦,臨戎賈勇猶螳螂之拒轍。此所謂厚顏也。

古者國有蓋詔命,皆人主所為,故漢光武時,第五為督鑄錢掾,見語書而歡曰:"此聖主也,一見決矣。"至於近古則不然。凡有詔敕,皆責成羣下,但使朝多文士,國富辭人,肆其筆端,何事不錄。是以每發璽誥,下綸言,申惻隱之渥恩,敍憂勤之至意。其君雖有反敗德,唯頑與。觀其政令,則辛、癸不如;讀其詔誥,則勳、華再出。此所謂假手也。

蓋天子無戲言,苟言之有失,則取天下。故漢光武謂龐萌"可以託六尺之孤",及聞其叛也,乃謝百官曰:諸君得無笑朕乎?是知褒貶之言,哲王所慎。至於近古則不然。凡百寮,王公卿士,始有褒崇,則謂其璋特達,善無可加;旋有貶黜,則比諸斗筲下才,罪不容責。夫同為一士之行,同取一君之言,愚智生於倏忽,是非於俄頃,帝心不一,皇鑑無恆。此所胃自戾也。

夫國有否泰,世有污隆,作者形言,本無定準。故觀猗與之頌,而驗有殷方興;睹《魚藻》之,而知宗周將殞。至於近代則不然。夫談主上之聖明,則君盡三、五;述宰相之英偉,則人皆二八。國止方隅,而言並**;福不盈,而稱致百靈。雖人事屢改,而文理無易,故善之無惡,其説不殊,令觀者,疇為準的?此所謂一概也。

於是考茲五失,以尋文義,雖事皆形似,而言必憑虛。夫鏤冰為璧,不可得而用也;畫地為餅,不可得而食也。是以行之於世,則上下相蒙;傳之於,則示一人不信。而世之作者,恆不之察,聚彼虛説,編而次之,創自起居,成於國史,連章疏錄,一字無廢,非復史書,更成文集。

若乃歷選眾作,累,王沈、魚豢,是其甚焉;裴子、何之元,抑其次也。陳壽、竿爆,頗從簡約,猶時載浮訛,罔盡機要。唯王劭撰《齊》、《隋》二史,其所取也,文皆詣實,理多可信,至於悠悠飾詞,皆不之取。此實得去從正之理,捐華摭實之義也。

蓋山有木,工則度之。況舉世文章,豈無其選,但苦作者書之不讀耳。至如詩有韋孟《諷諫》,賦有趙壹《嫉》,篇則賈誼《過秦》,論則班彪《王命》,張華述箴於女史,張載題銘於劍閣,諸葛表主以出師,王昶書字以誡子,劉向、谷永之上疏,錯、晁李固之對策,荀伯子之彈文,山巨源之啓事,此皆言成軌則,為世鏡。諸歷代,往往而有。苟書之竹帛,持以不刊,則其文可與三代同風,其事可與《五經》齊列。古猶今也,何遠近之有哉?

昔夫子修《秋》,別是非,申黜陟,而賊臣逆子懼。凡今之為史而載文也,苟能浮華,採貞實,亦可使夫雕蟲小技者,聞義而知徒矣。此乃筋茵之堤防,持雅之管轄,凡為載削者,可不務乎?

綺谷鄭衞王《訓故》:漢宣帝曰:"辭賦,大者與古詩同義,小者辨麗可喜。闢如女工有綺谷,音樂有鄭、衞。"

兩都《漢班固傳》:建初中,京師修宮室,而關中耆老猶望西顧。固甘钳世文辭諷勸,乃上《兩都賦》,盛稱洛邑制度,以折西賓之論。

廣成《漢馬融傳》:融字季。鄧太臨朝,世士以為文德可興,武功宜廢。馬融以為文、武之,聖賢不墜,五材之用,無或可廢,上《廣成頌》以諷諫。《注》:廣成,苑名。

劉備吾儔《魏武紀注》:《山陽公載記》曰:曹公船艦為備所燒,引軍從華容步歸,者甚眾。既而出,謂諸將曰:"劉備吾儔也。但得計少晚,向使早放火,吾徒無類矣。"

高歡不《北齊文宣紀》:周文帝率眾出陝城,分騎北渡至建州。帝戎出次。周文帝聞帝軍容嚴盛,嘆曰:"高歡不矣。"遂退師。

移都《蜀志關羽傳》:羽曹仁於樊,威震華夏,曹公議徙都許,以避其鋭。

斫冰《北史齊文宣紀》:周人常懼齊兵西渡,恆以冬月中河椎冰。

智昏菽麥曹魏檄吳文:孫權小子,未辨椒麥。按:語本《左氏》,謂晉悼公兄。劉則借曹之誚吳以例誚蜀也。再按:"識昧玄黃",定是宇文誚高語,未其文,俟補。

古詔命厚齋《紀聞》:漢詔令,人主自其文,光武詔曰:"司徒,堯也。赤眉,桀也。"明帝詔曰:"方今上無天子,下無方伯。"豈代言者所為哉?按:此可證不假手之説。

第五讀詔《漢書》:字伯魚,為督鑄錢掾,領安市,每讀詔書,常嘆息曰:"此聖主也,一見決矣。"

龐萌《漢劉永傳》:龐萌為人遜順,甚見信,帝嘗稱曰:"可以託六尺之孤,寄百里之命者,龐萌是也。"拜平狄將軍。擊董憲而萌反,帝聞之,大怒。與諸將書曰:"吾嘗以龐萌社稷之臣,將軍得無笑其言乎?"

猗與之頌《商頌》首篇。《那》小序:《那》,祀成湯也。

魚藻之小序:《魚藻》,幽王也。言萬物失其,王居鎬京,將不能以自樂,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。

起居荀悦《申鑑》:先帝故事,有起居注,靜之節必書焉。《書錄解題》:起居注,自漢明德馬皇始,漢、魏以來因之。《唐藝文志》:凡實錄、語令等,併入起居注類。《西京雜記》:葛洪家有《漢武中起居注》一卷。

諷諫嫉韋孟《諷諫詩》,見《載言》篇。《漢文苑傳》:趙壹字元叔,作《世疾賦》,上計到京師,司徒袁逢受計,執其手,延置上坐,謂坐中曰:"此人漢陽趙元叔也,""吾請為諸君分坐。"

過秦王命賈誼《過秦論》,見《載言》篇。《漢書敍傳》:彪遭王莽敗,光武即位於冀州。時隗囂擄隴,輯英俊。囂曰:往者周亡,戰國並爭,天下分裂,抑者縱橫之事復起於今乎?彪愍狂狡之不息,乃著《王命論》以救時難。

張華箴女史《晉書》,華懼族之盛,作《女史箴》以諷。按:今《晉書》本傳不載。《文選》注引曹嘉之《晉紀》為徵,蓋曹《紀》載之也。

張載銘劍閣《文選》善《注》;臧榮緒《晉書》曰:"張載收,為蜀郡太守,載隨入蜀,作《劍閣銘》。益州史張見而奇之,乃表上其文。世祖遣使鐫石記焉。"按:載字孟陽,銘見《晉書》本傳。

諸葛表按:《蜀志》:建興五年,亮率諸軍北駐漢中,臨發上疏,即此表也。又六年裴《注》:《漢晉秋》曰:亮聞魏兵東下,關中虛弱,十一月上言云雲,於是有散關之役。此表《亮集》所無,出張儼《默記》。

王昶誡《魏志》:王昶字文,為兄子及子作名字,皆依謙實。兄子默,字處靜,沈字處;其子渾,字玄衝,衝。遂書戒之曰:使汝曹遵儒者之,履家之言,顧名思義,不敢違越也。諺曰:"救寒莫如重裘,止謗莫如自脩。"斯言信矣。

劉谷晁李劉向、谷永、晁錯,並見《二》篇。《漢李固傳》:固字子堅。陽嘉二年,有地、山崩、火災之異,公卿舉固對策。詔又特問當世之敝,為政所宜。固對云云。

荀伯子彈文《宋書》:伯子官御史中丞,蒞職勤恪,有匪躬之稱。立朝正,外內憚之。凡所奏劾,莫不相訶毀,或延及祖禰,示其切直。

山巨源啓事《晉書》:山濤字巨源。武帝受禪,為吏部尚書,钳喉選舉,並得其才。所奏甄拔人物,各為題目,時稱《山公啓事》。

雕蟲《法言吾子》:或問:吾子好賦?曰:"童子雕蟲篆刻。"俄而曰:"壯夫不為也。"

...

(17 / 37)
史通通釋

史通通釋

作者:劉知幾 類型:架空歷史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